返回
回首页

真正的紫砂大师是怎么修炼出来的?

2019-08-27   紫砂文化

爱玩壶的朋友可能经常会被一些“假大师”给迷惑,收藏到所谓的“大师之作”。这些假大师或动辄攀缘远房关系,或伪造一些奇怪而夸张的假证书,无不在争名逐利,吹嘘自己的作品有多厉害。


殊不知,真正的大师哪有空去做这些功夫?他们眼里只有紫砂,心里只有创作;即使市场再纷乱嘈杂、纸醉金迷,他们也只埋头于自己热爱的领域,根本无心沽名钓誉。大师之路亦并非一筹而就,那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出来的;他们对紫砂、对艺术的态度,定有异于常人的坚定与执着。






顾景舟受父亲影响,很早就开始学制壶,少年时期就小有名气。有一次在茶馆中,他偶然听到有人在议论他的作品。一位老茶客拿着他的洋桶壶,一一指出不足之处,听得隐在人群中的顾景舟背心直冒汗。他从内心觉得别人说得对,自己的壶艺还有很多待改进之处。


对自己的作品要求超高、极度追求完美的顾景舟,抢上前来将那把洋桶壶摔得粉碎。他边行礼边对老茶客说,“我就是顾景舟,先生您刚才的话是对的。明天还是这个时辰,我会赔一把新壶给您”,说完转身就走了。


第二天,认真的顾景舟真的将新做的壶送来了。这把新的洋桶壶笔挺、方正,风骨凛然,再也挑不出瑕疵,众人不禁对这少年肃然起敬。


正是秉着这样的执着精神与认真态度,从艺60多年来无论如何风云变幻,顾景舟始终坚守着那份初心与匠心,成为艺术界公认的壶艺泰斗。


无独有偶,被称为“花器之王”的蒋蓉大师,突破传统花器在色泽与造型方面的苑囿,是紫砂花货创新塑造第一人。大师的工匠精神,只从一件小小的花器作品就可略窥一二。


她创作的牡丹壶,饱满的花型欲放未放,层层叠叠的花瓣团聚向上,一只似停欲飞的蝴蝶翩然其上,既是壶钮,又是整器的点睛之笔。





蒋蓉觉得,只有观察的足够细致,才能将花器的生机与灵动描摹出来。为了塑造这一只扑闪的蝴蝶,她前前后后一共捉了176只蝴蝶,放在玻璃缸里日夜观察,看它们的纹案,看它们的眼神,看它们如何起舞,看它们怎样停歇……


经过这样的过程,最后塑在壶上的小蝴蝶简直就是凡间的精灵,蝶衣上绒毛细密,眼睛里顾盼生辉。你毫不怀疑它在下一秒就要腾空飞去,化为大自然中的美丽影像。


紫砂传承,不是表现题材、表现形式的单调重复,而是要真正挖掘出紫砂的真实内涵。将个人的紫砂技艺与知识涵养、艺术修为以及大师般的工匠精神相结合,坚守对紫砂艺术的信仰,保有对传统工艺的敬畏,有创意有技术有思想,即使没有任何荣誉与职称,作品也会宣示一切。


大师,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炼成的。


福道堂紫砂微信

福道堂紫砂官方微信

fudaotangzisha

长按复制微信号 · 关注即享好礼